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建之窗 > 正文
党建之窗

参观杨土司纪念馆心得体会分享

时间:2023-07-11 16:40:37 来源:  作者:洮河院 刘敏 点击数:

为近距离地接触和体验家乡的红色文化,丰富生活,开拓眼界,感受红色革命的韵味,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检察力量。6月30日上午,本院组织全院干警循着红色足迹来到杨土司烈士纪念馆,接受革命教育的洗礼。

卓尼县杨土司革命纪念馆位于甘南州卓尼县柳林镇。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转战西南,北上抗日,途经卓尼第19代土司杨积庆辖区迭部时,他深明大义,拒不执行国民党阻击红军的指令,且暗中指示当地藏族群众,为红军将士抢修已被破坏的达拉沟栈道和尼傲峡木桥,并开仓供粮30余万担,妥善安置流落红军200多人,为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红军北上抗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7年8月25日,鲁大昌派心腹营长潜入杨土司住地博峪,利用土司内部矛盾制造了“博峪事变”,杨积庆倒在了国民党的枪口之下,享年48岁。1994年,甘肃省民政厅追认杨积庆为革命烈士。杨复兴,杨积庆次子,最后一代卓尼土司,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国民党政府任命杨复兴为卓尼设置局副局长兼洮岷路保安司令,1949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同年9月,率部起义。1950年初,主动宣布在卓尼废除封建土司制度。1954年6月,中共甘南州委决定成立甘南禁烟委员会,任甘南禁烟委员会副主任,亲赴迭部督查,推动了铲烟禁毒运动深入开展,屡禁不绝的甘南烟祸基本绝迹。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2000年1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2011年12月,杨土司革命纪念馆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体党员干部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坚定的话语、坚毅的身躯展现着对党忠诚的承诺、为民服务的信念。随后,全体干警带着崇高的敬意参观了卓尼县杨土司革命纪念馆,该馆主要展出卓尼县第19代土司杨积庆和第20代土司杨复兴的历史,纪念馆共分土司的多彩人生;杨积庆深明大义、让道供粮;长征到达甘南,杨积庆欢迎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民族统一战线;军阀鲁大昌谋害杨积庆,制造博峪事变;杨复兴光辉的一生五部分。参观过程中,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为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大家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深刻洗礼,通过仔细聆听现场讲解员的介绍,党中央和红军在甘南藏区不仅没有受到阻击,而且得到了大批粮食、军鞋等物资补充,藏区同胞从土司到百姓都为红军"打下腊子口,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巨大而珍贵的支持,当年红四方面军沿红一方面军线路进入甘南藏区后,杨土司仍然是让路护道、开仓放粮,使红四方面军顺利再克腊子口,在临潭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当红军离开藏区后,杨土司又部署手下,收留、安置未能随大部队走的伤病员、小战士200余人,使其不遭国民党毒手,杨土司和藏族民众和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结下的深情厚谊彪炳史册,永励后人,客观真实展现了这位具有爱国进步思想、民族团结楷模的英勇事迹。

经过现场参观,让我置身了解了杨土司红色传奇的感人故事和杨积庆及次子杨复兴光辉的革命事迹,亲身体验了革命先烈们的光荣和艰辛,深刻感悟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和神圣,感悟到共产党人对信仰、信念、信心的坚守与执着,在心灵上受到了触动和洗礼。

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同时也带来新机遇,新的可能性,我们应当有所意识、有所准备、有所担当,乘风而上、顺势而为、努力争当新时代的奋进者,披荆斩棘、开山破石。今后工作中,我将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主动作为,将党的宗旨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为所从事的检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以饱满的热情面对今后的办公室工作,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振精神、苦干实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